古人說:“孤潔以駭俗,不如和平以諧俗。”
清高孤傲,過度清潔,以震驚世俗,不如以平和的心態與世俗和諧。
心簡單,世界就簡單;心自由,生活就自由。
一顆簡單的心,承載著赤子注視世界的溫柔目光,包含著一分天道,二分人情,三分歡喜,四分閑情。
1 一分天道
天意從來高難問,人生由命非由他。
唐朝李淳風是歷史上著名的預言家,他告訴唐太宗將來要有個姓武的人來奪他天下,而且人已經在宮中。
唐太宗說:“那我就殺掉宮中所有姓武的,這樣就斷了禍根。”
李淳風說:“這個是你李家本來的劫數,還好這個人有點仁慈,以后會將天下還給你李家。如果你殺了她,就會感召更壞的人來完成這個劫數,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天道難測,知道一分就足夠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人有善愿,天必從之;人有惡愿,天必毀之。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一個人如果時時刻刻心懷善念,行善而不圖回報,雖然有時會被惡人所欺,但必然會得到上天的護佑,其善愿定能如愿,而且還會經常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饋。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好自己,懷一顆善良的心,行走于天地間,善良或許感化不了心狠,但至少可以得到平靜,活得安逸,每一步都走得問心無愧。
只有用一種敬畏天道的心態去面對,必將迎來芬芳的人生。
2 二分人情
《紅樓夢》里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意思是說,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善于應對人情也是文章。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要藐視人情,不要拒絕人情。藐視人情,就是藐視自己;拒絕人情,就是拒絕世界。
人情如水,可隨形而至;人情又如云,可隨風而去。
信別人不如信自己,討好別人不如做好自己,只有跳出眼前的圈子,站在人生的高處俯視,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
清代李漁說:“人情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人情有時很重,所謂“人情重如山”,重得讓你感到有一生的壓力,有無盡的動力,這是責任,也是承諾。
人情有時很輕,所謂“人情薄如紙”,輕得讓你仿佛看透了這個世界,感到悲哀,感到心寒。
3 三分歡喜
歡喜,是一種持久而平淡的喜悅,無憂無懼。
大喜傷心,不追求刺激,不需要大喜,只要三分歡喜,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不問紅塵擾擾,只待歲月靜好。
生活有無聊的瑣碎,也有淡淡的歡喜。
心懷歡喜,如同養玉。淡淡歡喜,是善,對自己開始的善。
歡喜是被智慧照耀的快樂,是看開后的會心一笑,是領悟后的豁然開朗,是隨意清風、靜看花開的自在……
無論是在順境中還是在逆境中,無論得失,我們都不要丟失了歡喜心,煩惱毫無用處,如果事情還能補救,為什么不歡喜?如果無力回天,不歡喜也解決不了問題。
不求什么山高水長的永恒,只求此刻一花一草的歡喜。
4 四分閑情
古詩云:“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有了閑情,才有了逸致。
閑情,是閑情逸致,是賞花、養竹、撫琴、下棋、聽雨、吃茶。
閑情,是“不用心”,也是“不著心”,任憑人生山高水遠,一顆心依然枝上花開。
有空閑的人,不一定有閑情。
只有活的通透、明白的人,才能擁有閑情,才能浮世清歡,忘卻三千不快。
名利是閑情的障礙,瀟灑是閑情的衣裝,無求是閑情的伴侶。有閑情的人,種菜養鵝,自得其樂,寫文作畫,淡雅從容。
有閑情的人,在大自然中感知生命的真諦,物我兩忘;在浮生中安然度世,體會情調和溫暖。
有閑情的人,陽光收在眼里,心底便是一片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