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時,與其一再推諉責任,不如反躬自省。多從自身找原因,才能不斷精進自我,遇見更好的自己。
曾國藩考了七次才考上秀才。??在第六次落榜時,曾國藩的考卷還被當成了反面典型。??
主考官說,“此文是文理欠通的典型,文筆尚可,道理沒講通,大家要引以為鑒。??”
回家后,他一頭鉆進書房里,反思總結失利的原因,明白問題在于自己寫文章太過于拘謹,缺乏大局觀,不夠大氣。隨后針對這些不足,下了苦功。
最終,在又一次科舉,中了秀才,之后考上進士,進入翰林院。??
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臟污。
自己的過錯,不可一錯再錯,別人的過失,不可到處宣揚。常思己過,才能少走彎路。??
#2遇事要穩重
心浮氣躁的人,難成大事;真正的強者,大都穩如泰山,平靜如水。
遇事,應當穩重。
所謂穩重,一是不慌不忙,信念穩固。要想做事成功,就一定要堅定信念,穩如磐石、不動如山。勇敢地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壓不垮、推不倒,矢志不渝。
二是舉止沉穩。事情做成之前,不必到處炫耀自己的能耐;遇到困難時,也不必到處宣揚自己的痛苦。穩穩地做出一番成就來,自然會得到大眾的認可。
三是基礎扎實。《道德經》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穩扎穩打、持之以恒,是處理一切事情的根本。
#3遇事想得深
人生若是沒有深度,就很容易流于淺薄。遇事想得深,看得遠,才能讓你將“機會”變為事業。
夏朝大臣儀狄發明了釀酒之法,他把美酒呈獻給大禹。大禹和其他大臣喝完之后,都覺得甘甜美味,讓人沉醉。
別的大臣都為此高興,大禹卻憂心忡忡地說:“后世必有因此亡國者?!辈⑾铝罱?。
后人覺得大禹小題大做,重新開始釀酒。
結果后來的商紂王造酒池肉林,夜夜飲宴,最終身死國滅,自焚于摘星臺。
真正的智者,看問題從不流于表面。
他們遇事總能穿透表層,想深一步,看清事物的本相,明白其中的兇險和機會。
古人云:“見微知著,睹始知終?!币姷揭稽c細節,就能知道它的實質,看到開始就知道結局。
這樣的人就像拿著劇本行走人生,對人生的機遇和禍患了如指掌。就像是開卷答題,縱然不能得滿分,也斷不會不及格。
#4遇事不較勁
周國平說過:“生活原本就是有缺憾的,人生需要妥協。不肯妥協,和自己過不去,其實是一種癡愚,是對人生的無知?!?br/>
生活中多的是不盡如人意的事??倫坫@牛角尖,只會陷入死結,一味較勁,只會給自己添堵。
學會拐彎,山窮水盡和柳暗花明,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21歲那年,雙腿癱瘓的史鐵生從鄉下回到北京靜養。
被命運逼至絕境的他,心中曾一度充滿迷惘與痛苦。消極了一陣子后,他終于接受了身體殘缺的現實,也開始打算以后的道路:寫作。
27歲那年,他從零學習寫作。40歲時,終于憑《我與地壇》一文在業內引起廣泛反響。后來又相繼出版了《病隙碎筆》《務虛筆記》等,享譽文壇。
命運堵上了一條路,他卻硬生生用紙筆為自己撞開了另一條路。
就像史鐵生說的:“左右蒼茫時,總也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
“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人要知前進,更要懂拐彎,不斷調整自己的步子,來慢慢適應腳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