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期定額的編制依據
1.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工時制實施辦法;
2.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1985年發布的《建筑安裝工程工期定額》;
3.建設部關于修編工期定額的文件:建標[1998] 10號文件《關于修訂建安工程工期定額的通知》;
4.現行建筑安裝工程勞動定額、基礎定額;
5.現行建筑安裝工程設計標準、施工驗收規范、安裝操作規程、質量評定標準;
6.已完工程合同工期、實際工期等調研資料;
7.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修訂工期定額的調研、測算資料;
8.其他有關資料。圖片
施工工期定額編制的主要方法
1.網絡法,也稱關健線路法(CPM)
運用了網絡技術,建立網絡模型,揭示工程項目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建設過程中工程或I序之間互連接、平行交叉的邏輯關系,通過優化確定了合理的建設工期。
2.評審技術法(PERT)
對于不確定的因素較多、分項工程較復雜的工程項目,主要是根據實際經驗,結合工程實例,估計某一項目最大可能完成時間, 最樂觀、最悲觀可能完成時間,用經驗公式求出建設工期。通過評審技術法,將一個非確定性的問題,轉化為一個確定性的問題,達到了取得一一個合理工期的目的。
3.曲線回歸法
通過對單項工程的調查整理、分析處理,找出一個或幾個與工程密切相關的參數與工期,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再把調查來的數據經過處理后反映在坐標系內,運用數學回歸的原理,求出所需要的數據,來用以確定建設工期。
4.專家評估法(德爾菲法}
工期定額管理部給工期預測的專家發調查表,用書面方式聯系,不開會,根據專家的數據,進行綜合、整理后,匿名(不寫明誰的意見)反饋給各專家,請專家再提出工期預測意見。經多次反復與循環,意見趨于一致時,作為工期定額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