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不隨意評價他人,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
01 知人不評人
微博上有一段話很火:
你生活在一艘豪華的大船上,船上什么都有,有一輩子喝不完的美酒,還有許多跟你一樣幸運登船的人。
而我抓著一塊浮木努力漂啊漂,海浪一波一波拍過來,怎么躲也躲不掉,隨時都有被淹死的危險,還要擔驚受怕有沒有鯊魚經過。
你還問我:為什么不抽空看看海上美麗的風景?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寫道: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不要輕易去評論別人的生活,你沒有處在相同的境地之中,永遠不可能感同身受。
我們總認為很多事情理所當然,于是理所當然的評論別人,“你這樣不對”“我認為”“你這日子真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將成功的喜悅分享給別人時,對方一臉不屑,“這算什么”,原本的好心情因為這一句話,煙消云散。
不管你是好心還是壞意,當你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論對方的生活時,就已經給別人造成了傷害。
知人不評人,是與人交往時的一份克制,一份自律。
02 知理不爭辯
古時候有兩個人發生了爭吵,一個人說四七二十七,另一個人就糾正說四七二十八。
說四七二十七的人不服,另一個人堅決糾正他,兩個人爭論不下,把官司打到縣令那里,一定要弄個明白。
縣令聽罷對堅持說四七二十八的打屁股二十八板。
事后有人覺得這樣的判決沒有道理,堅持四七二十八的人太冤了,便問縣令。
縣令答道:“那個人糊涂到四七二十七的程度了,可是這個人還要和他沒完沒了地爭論不休,和糊涂人爭論就是更糊涂,不打他打誰?”
《莊子·秋水》中說: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
明理的人一點就通,不明理的人,再怎么爭辯也改變不了他的想法,所以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對自己的一種無益的損耗。
03 看破不說破
曹操身邊的謀士楊修,不可謂不聰明,卻不知看破不說破之理,屢次三番說破曹操用意,最后被曹操以惑亂軍心之名斬首。
生活中不乏一些聰明人,他們總是可以輕而易舉看破一個人,但是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說破。
給別人留了面子,也使自己遠離禍端。
海明威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學會在適時閉嘴很難,甚至要花費我們一生來學習。
將所看破的“內幕”說出來,你在為你的“聰明”沾沾自喜時,殊不知,已被他人劃入不可深交之列。
所謂“內幕”,很多時候只是對方粉飾傷口的借口,他們不愿心酸為別人所知,于是蓋上一層裝飾,為軟肋穿上盔甲。
口上留情,為別人也為自己。
真正高情商的人懂得謹慎說話,情商低的人才會妄言妄語,只顧自己一時痛快。
子曰:言寡尤,行寡悔。
謹言慎行,做一個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辯,看破不說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