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時也,命也,運也。”
我們把人生的起起落落,歸于時來運轉,想借命運之手乘風而上。
但古人卻勸誡我們:“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
人之幸福,皆在于心。
你的命好,運好,都不如你的心態好。
1 幸福的人,用一顆平常心看世界
相傳,弘一法師曾在七塔寺留宿,老友夏丏尊前來拜訪。
吃飯時,夏丏尊看到弘一法師面前只有一盤咸菜,不禁問道:“這咸菜不會太咸嗎?”
“咸有咸的味道啊。”弘一法師答道。
飯后,弘一法師又倒了一杯白開水喝。
夏丏尊又問:“連茶葉也沒有嗎?怎么喝這么平淡無味的白開水呢?”
弘一法師笑著說道:“開水雖然淡,但是淡也有淡的味道。”
生活也是如此,咸與淡只在于我們的內心,心態好了,人生的苦樂皆有滋有味。
古時候,有兩個人做生意賠了本,一個是當地有名的財主,一個是生在落魄人家的傭人。
財主虧了錢,不吃不睡,痛苦欲絕,妻兒的溫飽也不管不顧。
而傭人卻像從前一般吃得香睡得甜,妻子和他爭吵,他卻說道:“生意虧了就虧了,相當于沒有賺,如今還能有餐食吃,那我何故不開心呢?”
一個人幸福與否,就在于他看待世界的心態。
樂觀的人,能從粗茶淡飯中體味到生活的回甘,而悲觀的人,時時刻刻都咀嚼著痛苦。
其實,打開不同的窗,就會看到人生不一樣的風景。
有句話說的好:“所謂的人生困境,不過是你胡思亂想,自我設置的枷鎖。”
一個人真正所需要的,是逆境時面不改色的靜氣,順境時通達平和的心性。
懷著一顆平常心看待世事,才能讓內心豐盈,精神富足。
2 心韌的人,把苦難當作一場修行
《心居》里說:“年紀愈是上去,愈是靠一口氣吊著。氣一泄,人就踏了。”
人生越是走到最后,越是要靠一顆有韌性的心,咽得下委屈,經得住打磨。
一介禪僧白光長老,幼時喪母,少時孤苦,為修正果,獨自住在了破舊的茅棚中。
餓了,就吃山間林果,渴了,就以清泉為飲用。
日復一日,直到心性達悟,整整過了九年。
但即使入了佛門,上天也并未饒過他,本以為能弘法利生,可白光長老竟意外遭受了一連串的牢獄之災
獄中的白光長老,參禪禮佛,佛號聲聲,從未休止。
挨餓受凍,衣食不暖,反倒讓他心生惜福之念。
數十載過去,白光長老度過了最后一劫,接著,他又用后半生,不遺余力,普度眾生,還悉心培育出了一批批僧才。
正是這人間疾苦,讓他向苦而悟,成了一代高僧。
佛家常說:“要帶著三分病去修行。”
所謂帶著三分病,其實就是帶著苦難修行。
一個心有韌性的人,把苦難當作一場修行,經歷的痛苦越多,蛻變后的覺悟就越深。
人生在世,沒有誰能一輩子順風順水,苦難來臨時,也正時修煉心力時。
詩云: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活著的意義,就是把心修韌了,在一次次風吹雨打中強大自己。
要相信,所有的負重前行,來日都會化作堅硬的磐石。
所以,苦難不足畏,身處低谷,也不要有一蹶不振的心思,慢慢地沉淀自己,堅定心念。
余生,修得內心的柔軟,身披堅硬的鎧甲,便足以仗劍走天涯。
3 命好的人,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三言二拍》里有個叫文若虛的人。
他生在富裕人家,卻因為做了一次生意就掏空了家底,鄰居都喊他“倒運漢”。
一次偶然的機會,文若虛跟著一群生意人出海,卻意外在荒島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烏龜殼。
眾人見文若虛把龜殼當做寶貝,紛紛嘲笑他
哪想到了波斯國,當地人竟真把龜殼視作珍寶,爭相出價購買,文若虛見狀,也不問行情,低價就賣出了龜殼。
這時,有人對他說道:“這么值錢的寶物,你就賣這個價,是不是傻啊?”
文若虛卻說:“可別不知足,我這樣一個倒運漢,憑空發了一筆財,應當感謝上天。再說,要不是波斯人識貨,我也只當做玩物了,怎么還能昧著良心賺錢呢。”
眾人忙道:“文先生說的是,心懷感恩,才有此富貴啊。”
一個真正好命的人,對遇到的人和事,都會心存感恩。
能欣然地感激當下的一切,即便遇到困境,也會變通的接受命運的考驗。
因為他們深知,世間的一切并非理所當然,皆來之不易。
古人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今生,我們會經歷什么事,會遇到什么人,全在于我們自己。
心懷感恩,所遇皆是美好,心懷善念,好運也會悄然而至。
用一顆感恩之心對待生活,珍惜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陶行知先生說,大雨過后,會有兩種人。
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淤泥和絕望;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蔚藍和美好。
生活固然會牽絆我們前行的步伐,但人生之路,沒有完美的生活,只有最好的心態。
余生,愿我們遍歷人間風雨,依舊不改心頭澄明,把心放寬,揣著善意,踏著荊棘,迎接一路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