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哲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青年即將被執行死刑的時候,圍觀人群中有個老太太突然驚嘆道:“看,他那金色的頭發多么漂亮迷人啊?!?br/>
即將告別人世的青年聽到這句話,朝著老人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含著熱淚大聲說道:“如果周圍多一些這樣的人,我也許不會有今天?!?br/>
欣賞其實很簡單,它可以是一句樸實的話語,在不經意間就能改變別人的心態,給別人帶去溫暖與愛意。
欣賞的魅力是無窮盡的,我們通常能夠感覺到:
一個不懂得欣賞他人的人,只能抱著自己的偏見與狹隘躲在黑暗之中聲討;
而一個樂于欣賞他人的人,卻能以自己不凡的氣度,豁達的胸襟,廣闊的心境收獲無數人的驚嘆與欽佩。
學會欣賞別人,是一種本領。
真正的欣賞絕不是生搬硬套的話語,也不是與人逢場作戲時的虛假面容,更不是為了獲取利益時的假意奉承。
真正的欣賞,是發自內心的贊美,是心口如一的夸獎,是對別人優點的肯定與認可。
培根曾說:
“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潔心城,四??萁撸瑓采交氖彙!?br/>
真正的欣賞猶如一股暖流,滋潤著對方的心田;真正的欣賞猶如一縷清風,輕撫過對方的臉頰;真正的欣賞猶如一處蔽蔭,驅散了對方的熱意。
一個真正能夠欣賞對方優點的人,為人必定謙遜,處事必定大氣,胸襟必定寬廣。
因為欣賞,伯樂選中的千里馬脫穎而出;
因為欣賞,鮑叔牙和管仲成為了莫逆之交;
因為欣賞,林清玄筆下那個心思縝密,手法靈巧的小偷改邪歸正,成為了飯店的大老板。
所以說,學會欣賞別人,是一種本領 。
如作者知秋所言:花若有香,自有蜂蝶來戀;人若有品,自有知音來伴。
欣賞的力量就在于:給別人帶去溫暖與鼓勵的同時,也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心中有愛,內心有光的人。
學會欣賞別人,才會被別人欣賞。
希拉里曾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天,她和父親在散步,看見一個老太太裹著厚重的羊絨大衣,顯得十分笨拙。
她說:“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穿的,真是太奇怪、太可笑了!”
她父親聽后表情有些嚴肅,隨即就領著希拉里走到老太太面前,微笑著說:“夫人,您欣賞鮮花的神情真令人感動,您使這春天變得更加美好了!”
老太太似乎有些激動:“謝謝,謝謝您!先生。”
隨后,老太太拿出一袋餅干,遞給了希拉里并對她說道:“這孩子真漂亮……”
事后,爸爸對希拉里說:
“渴望得到欣賞,是人的本性。一定要學會真誠地欣賞別人。
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欣賞的優點和特點,當你學會真誠地欣賞別人,你就會得到別人更多的欣賞?!?br/>
欣賞別人,自然會收獲別人對自己的稱贊與賞識;嘲笑別人,自然會使他人對自己產生不滿與厭惡。
無獨有偶。
大學士蘇軾嘲笑佛印打坐像一攤牛糞時,佛印誠懇的回答道:“我覺得你很像一尊佛。”
世間萬物都源于自己的本心,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會出現什么。
心中有景,生活處處花香滿徑;心中無景,目光所及之處皆是荒蕪。
塞巴特勒說過:懂得欣賞別人的人,一定會被別人欣賞。贊美是美德的影子。
生活中,多一分欣賞的目光,多一句由衷的夸獎,并不會減少自己的風采。
畢竟,欣賞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欣賞會讓對方感到被重視被認可,也會讓自己收獲真心與嘉獎。
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
總挑別人刺的人,就不要期待別人心平氣和;總得理不饒人的人,就不要奢望別人溫聲細語;拒絕欣賞的人,就不要渴望別人認同你的優點。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別人看見自己的閃光點,但只有先欣賞別人,才會獲得別人的關注與賞識。
如果一個人的樣貌不太出眾,你可以欣賞對方的學識才干;
如果一個人的家境不太理想,你可以欣賞對方努力拼搏時的沖勁;
如果一個人的頭腦不太聰明,你可以欣賞對方做事時的踏實肯干;
如果一個人的行事不夠靈活,你可以欣賞對方說話時的滔滔不絕。
......
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閃光點,只要我們有一顆懂得欣賞的心和一雙善于欣賞的眼睛。
當我們真摯且熱切地對別人表達自己的欣賞,才會取長補短,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
三毛說:
人活著還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風景多美多壯觀,而是在于遇見了誰,被溫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一個小太陽,去溫暖別人。
欣賞也是如此,我們永遠都不知道自己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或稱贊的話,就會收獲對方投遞過來的微笑,從而開啟活力滿滿,無比歡樂的一天;
我們也不知道這趟人生旅途中,被自己善于欣賞的品質吸引過來的人有多少,我們只知道我予你一碗清水,你會贈我一夏清涼。
欣賞讓我們的心情滿是歡愉,欣賞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愛意與溫暖,欣賞讓我們收獲了一個對過去淡然放下,對未來無限期待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