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這些年,我們總是不斷遭到生活的暴擊。
如今,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每個企業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危機,甚至不少企業命懸一線。即使是平常時候,企業家與生俱來的危機感,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沉溺于這種焦慮,掉進生活的陷阱里。
我們總說稻盛先生不光是實業家,還是一個哲學家。
因為他的哲學闡述的是佛法與商道的融合,但其實,他的哲學本質就是在幾十年的創業人生中,逐漸領悟如何與生活、與工作相處。
稻盛先生無比真切的希望每一個人都認識到“心態”和“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希望來自他的這十點囑托可以讓大家有所體會。
每天反省
一天結束以后,回顧這一天,進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說,今天有沒有讓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親切?是否傲慢?有沒有卑怯的舉止?有沒有自私的言行?
回顧自己的一天,對照做人的準則,確認言行是否正確,這樣的作業十分必要。
抑制自己的邪惡之心,讓良心占領思想陣地,這個作業過程就是“反省”。
所謂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憐愛他人,同情他人,愿他人過得好。與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別人。無恥的貪婪之心就屬于“自我”。
回顧今天一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這種“自我”,讓“真我”,也就是利他心活躍,這樣的作業就是“反省”。
在人的心里,“自我”與“真我”同在,“自我”是邪惡、貪欲、利己。而高尚的利他心、美麗的慈悲心、溫柔的同情心,就是“真我”。
這樣來抑制自我,通過這樣的反省,我們可以磨煉自己的靈魂,磨煉自己的心志。
為了獲得美好的人生,通過每天的反省,來磨煉自己的靈魂和心志是非常重要的。
利他,就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求利之心是人開展事業和各種活動的原動力。因此,大家都想賺錢,這種“欲望”無可厚非。
但這種欲望不可停留在單純利己的范圍之內,也要考慮別人,要把單純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層次上。這種利他的精神最終仍會惠及自己,擴大自己的利益。
其實,經營企業這種行為,已經包含了“為世人為社會”的利他的精神。
現在,終身雇用制在逐步瓦解。但雇用員工意味著承擔義務,就是照顧這位員工一輩子的生活。所以,五個人也好、十個人也好,只要雇用員工,就構成“為人”的行為。
不僅是經營企業,個人也是一樣。
當你獨身時,會優先考慮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但一旦結婚成家,就要為夫人做事,為養育孩子負責。這時候,你個人的行為無意中就包含了利他的要素。
不過要注意的是,利己和利他總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就是說,小單位的利他,從更大單位的角度看,或許就變為利己。
比如,為企業、為家庭,確實包含了利他之心,但是,不管怎樣,“只要自己的公司賺錢就行”、“只要對自家有利就好”。如果你這么想,就已經變成了利己,你也就只能停留在這種較低的層級之上了。
為公司利益的行為,雖然包含了“利他”,但如果只為公司,從社會的角度看,這就是公司層次的利己。為家庭這種個人層次的利他,如果只為自己的家庭,從別的角度來看,就反映出家庭單位的利己——因此,為了超越這種低層次的利他,必須養成在更大視野內觀察事物的眼光,從更大的視角、以相對的觀點來審視自己的行為。
比如,經營企業不光是自己公司要贏利,也要考慮客戶的利益,還要對消費者、股東、地區作出貢獻。
另外,與自己個人比,要更多地為家庭;與家庭比,要更多地為地區;與地區比,要更多地為社會,進而為國家、為世界、為地球、為宇宙作貢獻,利他之心盡可能擴大,盡可能提升。
這樣做,自然而然就能拓展自己的視野,就能看到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據此就能做出客觀的、正確的判斷,就能避免失敗。
要有“不說人話”的勇氣
很多人只聽得來別人的贊揚,卻聽不得批評。在任何一個群體,尤其是企業內部,每一個人都在尋找一種歸屬感,除了企業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標外,還有人際關系的處理也深深影響著每一個人。
很多人不愿意和別人產生沖突,因此,我們不愿意說不好聽的話,不愿意得罪他人。但作為領導者,必須要有這種“不說人話”的勇氣。
我經常會詢問各位經營者:“你的公司銷售額是多少?利潤率是多少?”那些盈虧平衡點比較高的公司,不管經常利潤還是營業利潤都只有幾個百分點。
這種只能實現最低限度利潤的公司,在遇到不景氣的時候會非常脆弱,不堪一擊。
別人可能會說“這樣太不合理了”,但我認為,必須趁著大環境比較好的時候,努力實現高利潤,改善和增強企業的體質。如果忽視這一點,在大環境變差,銷售額下跌時,企業馬上就會陷入虧損狀態。
創業之初,我是靠自己一個人努力,但之后隨著行業的擴大,單靠自己就不行了。我真心希望這些和我一起工作的人可以成為優秀的經營者,因此即使會令人不悅,我也要說出來。
在企業內部,經濟不景氣,日子不好過的時候往往可以不顧體面地削減費用,降低盈虧平衡點,這種時候大家都會予以理解。但當大環境逐漸恢復時,就一定要想辦法,絕對不能讓費用上升。
我們必須擁有一種堅定的姿態,對費用的增長嚴加死守。如果放任不管,費用馬上又會增長。千萬不要再一次掉進之前的危機中,要全力以赴地降低盈虧平衡點。
但在公司內部,如果想要削減費用,一定會被視為“不干人事”。大家都不想遭員工怨恨,所以就越來越干不了這些事情。
社長一旦宣布“大幅度削減費用,開展內部改革”,就要做好被責難的心理準備。大家會說:“一直覺得我們社長是個好人,竟然說出這樣絕情的話。”
但我們必須嚴格做到這種程度,必須具備這種“不說人話,不干人事”的氣魄,領導人必須具備這樣的勇氣。
絕不妥協
在我就職的第一家公司,因為我堅持依據自己的信念行動,所以有時會受到同事、長輩、上司,甚至工會的責難,而在公司內處于被孤立的狀態。
此時,有一位比我大五六歲的前輩,此人和我不同,為人圓滑,與周圍的人際關系和諧,對我提出了如下建言:稻盛君,你的做法太過正直,太過直截了當,所以旁人難以理解。在人生中積極意義上的妥協還是必須的,人活在這個世上,需要懂得權宜之計和臨機應變。
聽了這話,我毫不以為然。但是過后,對于究竟該不該采用所謂“積極意義上的妥協”,我也曾反復地詢問自己。
然而,我得出的結論仍然是“絕不接受所謂妥協的誘惑”。
絕不扭曲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的信念拼命工作,我只能如此。我從內心發誓,堅持自己的初衷。
那時,我頭腦里浮現出在攀登險峻的高山時自己的狀態。我曾是一個缺乏登山技術和經驗的人,但卻要作為登山隊長率領團隊攀登險要的石山。此時因為害怕而腳底發抖的人、要求中途離隊的人,都出現了。
如果只考慮安全第一,那么我們就不可能敢垂直攀登高聳的石山,而將會選擇迂回上山,緩慢地、輕松地爬行。
這種方法就是那位先輩所講的“積極意義上的妥協”,這的確不失為一種明智的辦法。
但是我卻不選擇這條安逸舒適的道路。
為什么?
因為我認為,在選擇安全舒適辦法的瞬間,就會迷失我的目標——那險峻的高山之巔。
采取安全的辦法,花費漫長的時間,在緩慢攀登的過程中,就會淡忘了初衷,消磨了攀上險峻山頂的意志。
即使沒有忘卻初衷,也會慢慢接受“理想歸理想,現實只能到此為止了,已經做了充分的努力,就到此為止吧”的想法,那就一定會放棄最初的目標。
只要允許自己稍稍妥協,那么持續的努力就會畫上終止符。
允許自己妥協,選擇安逸之道,那一瞬間固然很愜意,但是,這樣卻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標,到頭來必定后悔。
秉持堅定的意志,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踏踏實實努力的人,不管路程多么遙遠和艱難,到時他一定能夠登上人生的山頂。
小善乃大惡
人際關系的基本要點是:要抱著愛心與人相處。但那不是盲目的愛,也不是溺愛。上司和部下的關系也一樣。
上司缺乏信念,只知迎合部下,不嚴格要求,看上去很有愛心,結果卻是害了部下。這就叫小善。
有句話說“小善乃大惡”,意思是表面的愛會導致對方的不幸。
相反,抱有信念、對部下嚴格指導的上司,可能會令人感到不夠親切,但是從長遠來看卻能培養部下,促使其成長,這就是大善。真正的愛,是指無論何事,都要認真想清楚是否確實有利于對方。
如果從小溺愛自己的孩子,任其放肆,那么孩子成年后往往會成為品行惡劣之人。這樣的例子很常見。
由于喜歡孩子而對其嬌寵溺愛的小善,最后成了毒害孩子的大惡。這正是“小善乃大惡”這句警語的含義,即小善之舉等同于大惡之行。
與之相對,還有一句俗話叫“大善似無情”。它的意思是,從表面上看,大善之舉往往讓人感覺薄情寡義。
日本人常說:“年輕時的苦難,出錢也要買。”“獅子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谷底,只養育能獨自爬上來的小獅子。”
在旁人看來,這樣的行為可謂殘忍冷血,但其實是為了促使孩子茁壯成長的“愛的鞭策”。這種看似冷酷無情的行為,正是大善的體現。
永遠不要找借口
在企業經營中, 難以預測的要素非常之多。
比如為實現事業目標制定了銷售和利潤計劃, 但因為突發事件引起的蕭條等,很多不確定因素, 會使計劃很難如意推進。
但是,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也必須繼續向員工們揭示高目標,堅持相應的事業計劃,凝聚全體員工的力量,朝著目標實現的方向努力奮斗。
如果因為環境的變化導致當初定下的目標無法實現,那么就會給買了股票的投資人帶來困惑。更壞的是,難以回報為企業吃苦耐勞的員工。
就是說,無論有多少不確定因素,也一定要實現自己定下的目標,這就是經營者必須履行的使命。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認為經營者必須以“燃燒的斗魂”去經營企業。
一旦確定了目標,無論發生什么情況也一定要實現目標,這種堅強的意志在企業經營中必不可缺。
但是,不少經營者眼看目標達不成,或立即準備借口,或修正目標,甚至將目標、計劃全盤撤銷。
經營者這種輕率的態度,不僅使實現目標變得根本不可能,而且會給予員工極大的消極影響。
我想,在環境變動頻繁又劇烈的今天,經營者如果缺乏無論如何也要達到目標、 履行承諾的“燃燒的斗魂”,經營將難以為繼。
一味將經營去“湊合” 狀況變化,結果往往不妙。
因為向下調整過的目標,遭遇新的環境變動,不得不再次向下調整。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經常這么做,必將完全失去投資者和企業員工的信賴。
既然已決定“要這么做”,就必須以“燃燒的斗魂”貫徹到底。
腳踏實地,堅持不懈
人應該擁有宏偉的夢想和愿望,這十分重要。然而,即使制定了宏偉的目標,在平時卻仍然不得不從事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日常工作。
因此,有時人們會因為“夢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巨大落差”而倍感苦惱。
但無論在哪個領域,想要取得輝煌的成果,就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努力,做好采取措施改良改善、收集基礎實驗數據、四處跑業務等工作。
人生也一樣。
人生中并不存在噴氣式飛機般方便快捷地把人送到目的地的交通工具,幫助你輕而易舉地到達目的地。唯有像尺蠖蟲一般,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步一步向前走。
但是,我們卻因自己描繪的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而倍感焦慮:“每天埋頭從事這些枯燥乏味的工作,能起什么作用呢?這樣下去,夢想真的能夠實現嗎?” 其實我也有過類似的苦惱。
希望公司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卻不得不解決橫亙在眼前的一個個問題,反復從事枯燥乏味的工作。像這樣日復一日地做這種工作,企業能夠有大發展嗎?
對此我一直十分苦惱。
但經營企業不能靠經營者單打獨斗,必須得到員工的協助。我領悟到:“一個人能做的工作有限,但只要團結眾多志同道合的人,腳踏實地、不懈努力,就能取得偉大的成就。”
因此,我希望部下能和我擁有同樣的思想。于是一有機會就向他們講述、共有自己的思想理念,在組織中統一思想,團結全員的力量,做好日常工作。
正因為擁有腳踏實地、不懈努力的集體,京瓷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有言實行
世間常把“不言實行”(只做不說)當作美德。而京瓷卻強調“有言實行”(先說再做)。
首先,自己主動舉手,“這件事我來干”。這就意味著你已經向大家宣布:這件事將以自己為中心展開。一旦公開宣言,來自周圍和你自身的雙重壓力促使你振奮,把你自己逼入非成功不可的境地。
兌現承諾的責任,可以確保目標的實現。抓住晨會、會議等所有機會,主動地在眾人面前表明自己的想法,說出口的話,在激勵自己的同時,還會成為實行的動力。
在我所處的那個年代,長輩和老師一直教育孩子要具備“不言實行”的品質。換言之,比起豪言壯語,默不作聲、埋頭實干才是美德。正所謂“默默實干才是真男兒”。
可在開始創業后,我漸漸覺得事實并非如此。在我看來,“有言實行”才是真正的美德。
比如,我公開對員工宣布:“公司本年度的銷售額要達到這個數,利潤要達到這個數。”
日本人認為“言語中有神靈”,出口的話具有力量,會對自己產生作用。話語在心中反復回蕩,能夠激勵自己“必須說到做到”。
換言之,“有言實行”其實是一種手段,它能把自己說的話轉化為促使自己付諸行動的能量。
不僅如此,公開宣布“我想這么做”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承諾。“我要實現這樣的銷售額目標”“我要創造這樣的利潤”……承諾約束自己“絕對不能食言”,責任感促使自己達成目標。
所以,應該故意大聲說出自己的目標,逼迫自己處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境地。我認為,像這樣給自己設置“枷鎖”,正是邁向成功的秘訣。
勇于自我犧牲
想成就卓越的事業,就需要付出與之相應的自我犧牲。我甚至認為,如果沒有付出自我犧牲的勇氣,就絕對不能成為領導者。
所謂領導者,必須是能將自己置之度外,對事物進行理性判斷的無私之人。
詹姆斯·艾倫對于自我犧牲,有以下的表述:“要想成功,就要付出與之相應的自我犧牲。如果想要大的成功,就要付出大的自我犧牲,如果想要最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最大的自我犧牲。”
要想成就了不起的事業,就要具備付出與之相應的自我犧牲的勇氣。
“你每天工作到這么晚,連節假日也不休息。沒時間照顧家庭,你的夫人和孩子不是很可憐嗎?” 經常有人這么問我。
但是,我不認為自己犧牲了家庭,因為我不是以小愛來維護家庭或維護自己,而是以大愛讓眾多員工幸福。我把這看作自己的使命。
付出自我犧牲,拼命努力守護員工、守護公司,進而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是其他任何事情都無法替代的人生勛章。
我的家人一定會理解我的。這不是只保護自己,或是只保護自己家庭的“小愛”,而是為了守護員工,為了實現他們的幸福,進而為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的“大愛”。
我認為,獻身于這樣“大愛”事業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凡事不可使詐謀
西鄉南洲在《南洲翁遺訓》第七則這樣講道:
“事無大小,踏正道推至誠,凡事不可使詐。人臨障礙,多愛用計,一旦事暢,后伺機而動。然計必生煩,事必敗矣。行正道,目下迂遠,然先行則早成也。”
譯文:“無論遇到大事小事,都應該以至誠之心,恪守正道,決不可使用陰謀詭計。大多數人在遇到障礙時,都愛用計策解決問題,以為只要用計清除障礙,之后總可以想辦法伺機而動。然而,用計謀行事必定會產生后患,招致失敗。相反,依正道而行,看似舍近求遠,繞了彎路,反而能早日成功。”
西鄉嚴厲地告誡人們不能耍弄陰謀詭計。看了這一則,我不禁回憶起20年前創立第二電電時的往事。
對于電子通信事業,我完全是一個外行,沒有任何專業知識。
當時,政策發生了變化,電電公社開始要民營化,讓新的競爭者進入這個行業成為可能。
電電公社自明治時代以來就壟斷著日本通信業,所以日本的通信費用比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的費用都要高得離譜。
雖然大家都叫嚷著信息通信時代、信息化時代即將到來,但我卻擔心這個全世界最高的通信費會給國民帶來巨大負擔。
我認為,只要有新的參與者加入競爭,通信費用就一定能降下來。
但由于電電公社是自明治時代以來的國有企業,擁有并運營龐大的資產,實在是一家過于強大的公司,沒有一家企業敢于舉手挑戰。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我決定舉手參與,創立第二電電。
在決定參與前的6個月里,我每晚上床睡覺前都會自問自答:“我想要出頭創辦第二電電這家公司,參與通信事業,是不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呢?”
最后,我得出了結論,確信“自己確實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沒有任何不純的動機”。我只是希望,在日本迎來信息化時代時,能夠為大家把通信費用降低。
相比其他公司,第二電電沒有任何基礎設施,于是報紙雜志等媒體紛紛刊載報道:“勝負已見分曉了,恐怕第二電電會第一個垮掉吧。”
我們沒有辦法,只好在大阪到東京之間尋找高山,在山峰上設置拋物面天線,用無線中繼的方式傳送通信電波。而在此期間,競爭對手只需要簡單地鋪設光纜。經過種種惡戰苦頭,第二電電才站穩了腳跟。
現如今,只有這個被認為會第一個垮掉的公司生存了下來,名字叫KDDI。正因為有了這種純粹的愿望,這個新事業才獲得了成功。
我認為,這一切都印證了西鄉先生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