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耕能力
知乎上大熱過這樣一個問題:“優秀的人,因為什么原因而優秀?”
一個高贊答案:“過人的專注力。”
比爾.蓋茨曾經被問到成功的秘訣,他只給出了一個詞:“Focus”(專注)。
專注,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能力。
實際上,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極度專注,懂得深耕自己的。
日本著名動漫大師宮崎駿,堅持了16年,才做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動畫,默默耕耘了21年,才做到從籍籍無名到享譽全球。
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十幾年默默無聞只做一件事情,40歲才描繪出一個完美的指數圖形,破解了350多年的費馬猜想,摘得了數學界的桂冠.菲爾茲獎。
作家劉震云說過:“大師都是很笨的人?!?/p>
誰能沉得住氣,懂得水滴石穿的毅力,誰就能熬過寒冬,看到春暖花開。
日本有個詞語叫“工匠精神”,其核心是:
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生活中,有的人總是心浮氣躁,遇到一點困難就立刻放棄,迫不及待進入另一個領域,最終一事無成。
其實,經營人生就像打磨一件藝術品,唯有保持耐心,日復一日精雕細琢,才能出精品。
找到一個你熱愛的領域深耕下去,并不斷精耕細作,你會發現,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你的不可替代性會越來越強,人生的道路也越走越寬。
2.反思能力
一個人需要窗戶來看外面的世界,需要鏡子來看自己。窗戶看到外面的明亮,鏡子看到自身的不足。
反思,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能??墒俏覀兊慕逃袑@一能力的訓練卻非常欠缺。
我們知道,如果想要成為一個肌肉男,那么就要堅持不斷地進行力量訓練。與此類似,如果要想訓練思想的肌肉,讓自己看問題深刻而準確,要堅持的基礎訓練之一便是反思。
然而,由于我們的教育經歷中缺少“反思”這一重要能力的訓練,我們大多數人常常把總結當成了反思。
反思不是總結,至少兩者的側重點非常不同。
總結是對結果的好壞進行分析;而反思是對產生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
或者,換個說法:
反思的實質是對假設進行校正。
人與人的最大差距不在于是否犯錯,而在于犯錯后的不同態度。失敗后怨天尤人的人,只會原地踏步,陷入惡性循環。善于反思的人,能夠把經歷的一切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從而避免重蹈覆轍。
3.歸零能力
在中國航天發展領域,有一個“歸零法”。
航天科技工作者們在工作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哪怕是特別細微的小問題,都要不惜動員一切資源,揪出現象背后的本質,最終徹底解決問題。
在透過現象尋找本質的時候,就是從新的起點,即新的認知邊界出發,獲得進步和成長。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歸零的能力,能夠放下身段,放松心態,把自己當成初學者,從零開始再出發。
順境時,適時歸零能讓你戒驕戒躁、不忘初心;逆境時,勇于歸零能讓你看清自己、重新再來。
成大事者,都懂得適時按下歸零鍵,重新出發。清理掉此前的緩存,適時把自己歸零,才能不斷追求卓越,在歸零之后再贏得新的成績。
吐固方能納新,空杯才能盛水,放下才能超越。學會“歸零”,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創造更精彩的人生。
4.更新能力
學習沒有年齡界限。持續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人,才能在人生的賽場上跑得更遠。
多一分精進,多一項本領,就多一種選擇。優秀的人總能在關鍵時刻把握住機會,就是因為他們從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一直在學習新鮮事物、掌握新的技能。
只有不斷更新自己,才能始終保持競爭力,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